今天我们谈谈我国第一代、第二代、第三代程序员是怎么被废掉的。
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,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,国产基础软件也曾有过风光。各种中文操作环境,金山 WPS 等办公软件解决了中文排版的问题,智能 ABC 汉字输入法代替了五笔字型输入法得到了初级用户的喜爱。小米雷总就是在那个时代获得“中关村劳模”的荣誉称呼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盗版的日益猖獗以及微软的 Windows 3.1、Windows 95、Office 4.0 等软件相继发布,国产软件好日子很快到了头,也就废掉了以求伯君为代表的第一代程序员。
本世纪初的那几年,随着嵌入式系统、功能手机等行业的兴起,国产基础软件行业又迎来了第二春。当时,飞漫软件基于 MiniGUI 在数码相框、机顶盒以及功能手机当中获得了大规模应用,也是飞漫软件发展得最好的时侯。但 2010 年前后,开源、免费的安卓一出,当年围绕功能手机业务的国内外公司又纷纷倒下。至此,又废了第二代程序员。
再后来,随着互联网热潮的掀起,大家整天都忙着赚快钱,随着开源软件的崛起,大家发现搞基础软件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,除了几家靠“核高基”等项目活着的公司还在佯装搞基础软件之外,其他的公司,都在考虑怎么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。第三代程序员的突出技能便是整合各类开源软件,或者开发个 App,搞搞前端,弄弄运维之类的。于是,第三代程序员整体上被废了。
这两年,我们国家开始重视基础软件,下决心要搞国产替代了。国产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公司才又开始热闹起来。但业内人士都知道,一个熟练的基础软件工程师,没有十多年的编码经验是很难达到一定水平的。我们缺了那么多年技术上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,而老美在不断发展前进,因此,我总说,相比二十年前,我们和老美的差距不是缩短了,而是加大了。想想,二十年前,Linux 内核没有现在这么复杂,WebKit 之类的系统软件比较简陋很容易上手;二十年后,Linux 内核、WebKit 之类的代码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万行,而我们还在为物联网小东西上的软件做裁剪、优化之类的工作。
第一代程序员功成名就,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。第二代程序员,如我这般还战斗在基础软件一线的已经寥寥无几。第三代程序员太年轻,经验不足,很多没有基础软件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专业训练。显然,我们的人才断档非常严重。我们怎么做才能快速地弥补跟老美的这二十年差距呢?请各位大佬各抒己见,谈谈看法.
来自魏永明VW的微博.
文章评论